崔生从前没接触过武功,因此,当他开始练基本功时吃了不少苦头,14岁的年龄习武已经算偏大了,通常情况下习武世家的子弟四五岁就开始练基本功,为日后武学打下根基。
至于为什么崔生会练起武?其实原因也很令人哭笑不得,小公主年纪小,三分钟热度,没几天就把那个小太监崔生忘在脑后了。
自从那天陪公主玩耍,崔生再也没见过公主,一个低级奴才怎么能和高高在上的公主殿下相提并论?公主愿意见你都是污了眼睛,这就是当崔生向明珠殿的侍卫询问时得到的回答。
不过,玉芝公主的明珠殿可也是不养闲人,自然不能让崔生再去干杂役的粗活,于是护卫队长决定训练崔生,成为一名贴身护卫,崔生一想既能留在明珠殿又有机会贴身服侍公主,也就同意了。
不过训练开始他才不得不承认自己小看了练武的难度,在和其他候选侍卫接受训练的时候,不知是由于阉人身份还是年龄太大的原因,训练过程十分痛苦难耐。
然而一年后崔生凭借顽强的毅力挺了过去,以阉人之身成为了公主护卫,然而,崔生进宫以来的第一次危机也在慢慢靠近。
永盛三十三年初,十五岁的崔生已经在玉织公主的护卫队任职满三个月了,除了每月固定的俸钱,还有时不时的赏赐——谁叫咱殿下宅心仁厚呢?
不过年仅13岁的刁蛮公主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伺候好的,动辄不满意拳打脚踢也是常态(咱公主幼时也是跟着几个哥哥学了点把式),今天的明珠殿注定不平常。
起因是公主在昨晚的家宴上偷偷喝了一小杯酒,虽然二哥赵栩已经替妹妹挡了好几杯,然不胜酒力,赵燃这个酒蒙子喝了几杯了?
再加上皇帝陛下的逗趣,小丫头哪沉得住气,一口气把玉盏的酒喝了下去,当即晕晕乎乎要倒下。
赵栩见状连忙向父皇和诸位兄弟赔罪告退,陛下的病容似乎也淡了许多,展开了久违的笑颜,赏赐一番后家宴尽欢而散。
赵栩抱着“不省人事”的妹妹,满脸宠溺,无奈地看着,正想亲自带妹妹回明珠殿。
正巧大哥赵东来询问自己有关织布司的事情,又怕聊久了妹妹受风寒,于是叫过妹妹的几位贴身侍卫,交代他们把公主送回去。
身为贴身侍卫的崔生,今日总算有机会执行护送任务了,因为天气实在太冷,其余的几位同僚均偷闲去整两盅——过节嘛,自然与陛下同乐。
因此公主殿下今日的贴身侍卫只有四位在门外等着(往日大概能有十来位)
不过作为资历最浅的新晋侍卫,背公主的殊荣自然被其他几位抢走,崔生跟在后面沿路返回。
走过云妃的养心殿,有人叫住公主一行,原来是云妃担心公主受凉,让宫女带了件狐裘给公主披上。
崔生距离最近,快步走去,从宫女手上接过狐裘,回到原位,在把狐裘递给抱着公主的侍卫队长陈文时,崔生注意到狐裘下摆系着一块玉佩,巴掌大小,玉泽通透,不是凡品。
陈文接过狐裘,轻轻给公主披上,没好气地说:“哑巴走快点,公主着凉了怎么办?”崔生知道,他们在等执勤结束去喝酒耍钱,他们这些侍卫私底下都有一套自己的运作方式,崔生不感兴趣。
回来路上,崔生听见陈文等人窃窃私语,大概是自己最近手头有点紧,等到了明珠殿,将公主交给等候的宫女,侍卫们准备回去,享受自己的时间,崔生瞥了一眼,注意到狐裘上的那面玉佩不见了。
第二天崔生很早就被拍醒,同僚告诉他明珠殿出大事了,等到了明珠殿,只见玉芝公主面色红润看起来气鼓鼓的,身旁立着宫女太监,恶狠狠地瞪向崔生等人,崔生等人不明所以,只好低头不语。
只听那个太监尖声问道:“昨天公主去参加家宴,是哪几位侍卫陪着?”
崔生和陈文等人站出来,太监挥挥手,又道:“其余侍卫私自脱离岗位,罚一个月俸钱,下不为例。”
那些昨晚偷懒侍卫连忙跪地谢罪,随后太监看向崔生等人,皮笑肉不笑地说:“至于你们几个,昨晚云妃娘娘给公主殿下的玉佩弄丢了。
据养心殿的宫女说,你们几个的嫌疑最大,不知道是谁鬼迷了心窍,竟敢偷殿下的东西?”
崔生等人纷纷连忙跪下磕头喊冤。
太监又阴森森地说:“不管是不是你们干的,玉佩是在养心殿到明珠殿丢的,给你们三天时间找回来,不然都去喂狗!”
说罢,他换了一张谄媚笑颜,躬身对公主:“殿下这下可满意?”
玉芝公主哼了一声,“就知道平时对这些奴才太好了,不懂得感恩,那可是母妃送给本公主祈福的玉佩,不赶紧找回来本公主拿你们是问!”
陈文这时壮起胆子说道:“殿下明察,在下跟随殿下多年,从未做过这种胆大包天的事。
我们三人带着殿下回宫,一路根本没见过什么玉佩,那件狐裘是崔生先接到的,肯定是他财迷心窍偷了玉佩,嫁祸给我们!”
另两个侍卫也磕头喊冤,玉芝公主更加气恼,瞪向崔生,太监察言观色,尖声喝道:“来人,拿下他!”
陈文等人一哄而上,把牢牢崔生压在身下。
公主哼道:“让他把玉佩交出来,否则你们也难责其咎!”说罢就走了。
晚上崔生独自回到住处,奄奄一息,纵使他有练武基础,毕竟年龄还小,根本受不了几个成年人的拳打脚踢,浑身遍体鳞伤,他简单的包扎了一下,忍着疼痛思量此事的解决办法。
首先当务之急的要找到玉佩,只要找到玉佩,一切都好说,不然即使不被丢去喂狗,自己来之不易的侍卫工作肯定要失去了。
他几乎可以肯定玉佩是陈文等人偷偷藏起来的,因为他们缺钱,那么,玉佩现在究竟在哪?否则自己口不能言,有冤屈也洗不清了。
想到这里,崔生决定先行动。第二天子夜,一个蒙面人拎着块磨光的石片,潜入了陈文的住处,陈文不到30岁,习武多年,身强力壮,要想达成目的必须智取。
他藏在床底下,陈文喝酒回来倒头就睡,床下之人悄然爬起身,把布团塞进对方嘴里。
陈文一下惊醒,刚想还手,只觉得手脚酸软,又有一块锋利的石片压在自己喉咙,压出一道血痕。
陈文不敢动,老老实实躺着,蒙面人没说话,将陈文双手双脚绑好,又用石片比划威胁。
扯下布团,陈文喘着气:“你是崔生吧,别杀我,我告诉你玉佩在哪。”
蒙面人只露在外面的眼睛透露着冷血的光,陈文真切感受到死亡的恐惧,断断续续交代了。
原来当日的确是陈文鬼迷心窍偷拿了玉佩,事后赌钱时与另两个侍卫商量等风波平息后卖掉后钱,约定假如事情败露统一口供,一口咬定是崔生偷拿的,他们三人没见过什么玉佩。
崔生身上火辣辣的伤口时刻提醒着对方的险恶用心,崔生凶光一闪,重新将破布塞回去手上用力狠狠一割,一声微弱的惨哼响起,一切重回寂静。
崔生悄悄离开,至于玉佩,也在陈文的身上搜到,明天就可以交给公主了。
第二天,一封信和玉佩出现在公主的手上,见到玉佩失而复得,公主喜笑颜开,信中所述应该是真的吧?不过没什么要紧,不过死了一个奴才而已。
“至于这个崔生——”,贴身太监轻声问道。
公主想了想:“那个小太监有功有过,找回了玉佩,却在打斗中失手误杀了本公主的侍卫队长,本公主这次饶了他,想必会感恩戴德,侍卫队长的空缺就由他补上吧。”
永盛三十三年正月初九,崔生又去见了崔明海,送给崔明海一笔不小的银子,表达自己的谢意。
崔明海满脸藏不住的笑,心想自己做的这笔买卖真划算,一小包蒙汗药,换来一个知恩图报的小太监,现在夺嫡之争悄然进行,自己说不定能通过崔生这条线捞点好处,总管的位置看起来越来越有机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