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章 悲喜人间

次日午时三刻。

青阳城内,艳阳高照。

街道两旁,摊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。

顾全、二丫两人并肩走着,脚步轻快。

二丫的嘴角挂着笑意,目光在街边的杂耍摊上流连。她指着不远处一个卖糖人的摊子,拉了拉顾全的袖子。

“你看,那个糖人像不像你?”

她笑着,眼睛弯成了月牙。

顾全顺着她的手指看去,糖人摊上摆着一个粗眉大眼的糖人,确实有几分像他。

他挑了挑眉,嘴角微微扬起。

“像吗?我可没那么丑。”

二丫笑得更欢了,拉着他的手往摊子前走。

“老板,给我做一个糖人,要像他这样的。”

老板笑着点头,手里的糖浆飞快地转动。

二丫站在一旁,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,时不时回头看看顾全,笑得像个孩子。

糖人做好了,二丫接过来,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,甜味在嘴里化开。

她将糖人递到顾全嘴边,“你也尝尝。”

顾全低头咬了一口,糖浆的甜味让他皱了皱眉,但看到二丫期待的眼神,他还是点了点头。

“还不错。”

两人继续往前走,二丫的脚步轻快,手里的糖人时不时晃一晃。

她的目光被街边的杂耍吸引,拉着顾全挤进人群。

杂耍艺人正在表演喷火,火焰腾空而起,引得周围一片惊呼。

二丫看得入神,眸子一亮,像是被火焰点燃。

她回头对顾全说:

“你看,好厉害!”

顾全点点头,目光却落在她的侧脸上。

她的脸颊因为兴奋而泛红,嘴角的笑意还未褪去。

他忽然觉得,这样的二丫比任何杂耍都好看。

然而,当他们走出人群,前方不远处,一群衣着光鲜的姑娘正围在一家绸缎铺前挑选布料。

她们的笑声清脆,衣裙上的绣花在阳光下闪着微光。

二丫的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,目光落在她们的发髻上,那里插着几支精致的珠钗。

她的手指轻轻碰了碰自己空荡荡的发髻,眼神黯淡了几分。

手里的糖人似乎也没了味道,她低头看了看自己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,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。

顾全察觉到她的停顿,侧头看了一眼那群姑娘,又收回视线。

顾全拉着二丫的手,脚步加快了几分。

街边的摊贩渐渐少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家店铺。

二丫被他拉着,脚步有些踉跄,但没挣脱,她的目光依旧低垂。

“我们去哪儿?”她低声问。

顾全没回答,只是继续往前走。他的目光在街边的店铺间扫过,似乎在寻找什么。

终于,他在一家木匠铺前停下。铺子里摆满了各式木雕,有精巧的梳子、簪子,还有小动物模样的摆件。

阳光透过门帘洒进来,木屑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。

顾全松开二丫的手,走进铺子。二丫站在门口,手指捏着衣角,目光在那些精致的木雕上流连。

顾全在柜台前站定,目光扫过一排木簪。

他的手指轻轻拨动,最后停在一支簪头雕着梅花的木簪上。

他拿起簪子,仔细看了看,转身递给二丫。

“试试。”

二丫愣了一下,手指微微颤抖。她接过簪子,低头看了看,又抬头看向顾全。

“这……太贵重了,我配不上。”

“这簪子你戴着肯定好看。”

顾全的声音依旧平静,但耳根微微泛红。

二丫的手指轻轻摩挲着簪子,嘴角微微扬起,却又很快压下。

她低头将簪子收好,声音低了几分。

“谢谢。”

目光却不再停留在那些光鲜的姑娘身上。

阳光依旧炽烈,但她的心里却多了一丝暖意。

顾全走在她身旁,两人的影子在地上拉得很长,偶尔交错在一起,又很快分开。

二丫偷偷看了他一眼,发现他的耳根依旧泛红。

她抿了抿嘴,手指捏紧了胭脂盒,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挠了一下。

顾全察觉到她的目光,侧过头来。

“怎么了?”

“没什么。”

二丫迅速低下头,声音轻得像风。

-----------------

与此同时,

甜水村西,雾影绰绰。

冯先生费力的拎着一个麻布袋子,往甜水村西边林子里的流民营地走去。

他满头的汗珠如雨下,只得放下袋子,暂歇片刻。

回头望去,王掌柜正坐在十余丈开外,喘着粗气。

肚上的皮肉鼓鼓囊囊的,就如他身旁与冯先生一般无二的麻布袋子。

“老冯,你倒是……慢些走啊。”

王掌柜袖口拭去汗水,干瘪的唇齿已结巴起来。

“掌柜的,你早该活动下筋骨了,要是让你夫人瞧见你现在这般模样,还不知要受到怎样的数落。”

冯先生喘着气,抬手抹了一把额头的汗,笑着摇了摇头。

他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浸透,衣服紧贴在皮肤上,湿漉漉的难受。他低头看了看脚边的麻布袋子,袋口微微敞开,露出里面粗糙的米粒。

王掌柜悠悠的站起身来,慢吞吞地挪着步子,肚子上的肉随着他的动作一颤一颤的。

他一边走一边喘,脸上的汗珠顺着下巴滴落,浸湿了衣领。

他抬起袖子,胡乱擦了擦脸,嘴里嘟囔着:“这鬼天气,真是要命……”

冯先生没再催促,只是站在原地等他。

雾气在林间缓缓流动,远处的流民营地隐约可见,几顶破旧的帐篷在雾中显得格外凄凉。

几个孩子从帐篷后探出头来,目光直勾勾地盯着他们手中的袋子。

“掌柜的,再坚持一下,马上就到了。”

冯先生轻声说道,语气里带着一丝疲惫。

王掌柜终于走到他身边,一屁股坐在地上,大口喘着气。

他拍了拍自己的肚子,苦笑道:

“老冯啊,我这身子骨是真不行了。往日里在茶馆坐着,哪想到走这么点路就累成这样。”

冯先生笑了笑,没接话。他弯腰拎起袋子,示意王掌柜跟上。

王掌柜叹了口气,慢吞吞地站起来,拍了拍裤子上的尘土,跟着冯先生继续往前走。

雾气中,流民营地的轮廓渐渐清晰。

破旧的帐篷东倒西歪,有的用几根木棍勉强支撑,有的干脆用破布搭成。

流民们三三两两地坐在帐篷外,有的低头不语,有的低声交谈,脸上满是疲惫和绝望。

“是吃的吗?”一个瘦小的男孩怯生生地问,声音沙哑。

冯先生点点头,将袋子放在地上。袋子一落地,几个孩子立刻围了上来,小手在袋子上摸索着,眼中满是渴望。

“别急,都有份。”冯先生喘着气,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。

王掌柜站在一旁,脸色阴沉。他盯着那些孩子,眉头紧锁,低声嘟囔道:

“这些奸商,真是黑了心肝。粮米的价格比平日高了三倍,还说什么‘供不应求’。”

冯先生叹了口气,拍了拍王掌柜的肩膀:

“掌柜的,莫要再气了。”

王掌柜咬了咬牙,拳头攥得紧紧的:

“可这些流民……他们连一口热饭都吃不上,那些奸商却趁机抬价,真是丧尽天良!”

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袋子,抓起一把米粒就往嘴里塞。

冯先生连忙拦住他们,轻声说道:

“别急,等会儿煮了再吃。”

一个女孩抬起头,眼中带着泪光:

“先生,我们饿了好几天了……”

冯先生心中一酸,蹲下身,轻轻摸了摸她的头:

“再忍忍,马上就有热饭吃了。”

王掌柜站在一旁,看着这一幕,拳头攥得更紧了。

他低声骂道:

“这些奸商,迟早遭报应!”

冯先生站起身,拍了拍王掌柜的肩膀:

“掌柜的,咱们先把东西分了吧。”

王掌柜点点头,深吸一口气,压下心中的怒火,开始和冯先生一起分发粮米。

流民们渐渐围了上来,眼中带着感激和期待。

雾气依旧在营地周围流动,仿佛将这片凄凉的景象笼罩在一层薄纱之中。

远处,几个流民正在用破旧的锅煮着稀薄的粥,锅下的火苗微弱,几乎要被风吹灭。

一个老人蜷缩在帐篷旁,身上裹着破旧的毯子,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。

冯先生和王掌柜继续分发着粮米,流民们排成一条长队,默默地等待着。

-----------------

酉时一刻,

青阳城内,夕阳西落。

“这不是顾小兄弟吗?”

一处热闹的茶馆门口,顾全与二丫正牵手驻足在此。

只见一黑衣青年从街角走来。

——正是刺史府的子期。

他拱手行礼:

“在此碰见真是巧啊”

顾全先是一楞,又是一惊。

“小民见过子期大人!”

说罢,他又匆忙拉了拉二丫的袖口。

忙让二丫也跟着行礼。

二丫低着头,学着顾全的样子拱手行礼,声音细若蚊蝇:

“民女见过大人...”

二丫的模样引得子期掩嘴轻笑,又强作镇定。

“不必多礼。”

他抬手虚扶,语气温和:

“二位初到青阳城,可还习惯?”

顾全微微欠身:

“回大人话,青阳城繁华热闹,比我们乡下地方强多了。”

二丫躲在顾全身侧,小声补充:

“街上好多没见过的新鲜玩意...”

子期目光温和地扫过二人:

“可曾去过城东的集市?那里的杂耍班子很是有趣。”

顾全摇头:

“还未曾去过。今日只是在城南这附近转了转。”

子期若有所思地点头:

“二位且安心在官驿等候。刺史大人近日公务繁忙,待得闲暇时自会传唤。”

他略微顿了顿,目光在顾全脸上停留片刻:

“这几日不妨在城中转转,若有需要,可随时来刺史府寻我。”

顾全恭敬应道:

“多谢大人提点,小民明白。”

二丫悄悄拽了拽顾全的衣袖,小声道:

“那我们是不是可以...”

子期见状,嘴角微扬:

“去吧,此处茶馆说书先生,话本讲的是相当精彩。

“若是喜欢,下次相见时,记得谢我。”

顾全一喜,

“当真?那我和二丫这就去了!”

顾全轻咳一声,拱手道:

“小民恭送子期大人。”

子期微微笑着,转身便消逝在人群中了。

茶馆内人声鼎沸,茶香四溢。

顾全拉着二丫挤进人群,找了个角落的位子坐下。

二丫眸子一转,便目不转睛盯着台上说书先生手中的醒木。

“啪!”

醒木一拍,满堂寂静。

“上回说到,尊公应天之孙——古邵云,独闯黑山寨,面对那黑山大王的千军万马...”

说书先生声音洪亮,抑扬顿挫。

二丫听得入神,手指紧紧攥着顾全的衣袖。

顾全侧头看她,发现她嘴角挂着笑意,眼中映着烛火的光。

-----------------

酉时一刻,

流民营地,营火摇曳。

冯先生与王掌柜穿过杂乱的帐篷,忽见狗剩抱着个瘦小的男孩迎面走来。

“冯先生!王掌柜!”

狗剩惊喜道,

“你们怎会来此?”

王掌柜拍了拍狗剩的肩膀:

“张大和陈若虎呢?”

“陈大哥一醒,他俩就回县衙复命去了。”

狗剩将怀中的男孩往上托了托,

“娃儿饿得直哭,我正打算要去讨些米汤。”

冯先生从怀中掏出半块饼子,递给那孩子:

“来,先垫垫肚子吧。”

他怯生生接过,狼吞虎咽起来。

周围渐渐聚拢几个衣衫褴褛的孩子,眼巴巴望着冯先生。

他轻叹一声,找了块平整的石头坐下:“都过来吧,老夫给你们讲个故事吧。”

孩子们欢呼着围坐成一圈。

冯先生清了清嗓子:

“去年在那黑山寨上,古邵云为解救数百被困百姓……”

暮色中,说书声与孩童的笑声在营地上空飘荡。

王掌柜站在一旁,看着冯先生眉飞色舞的模样,眼中闪过一丝欣慰。

-----------------

流民营地中,冯先生声音渐沉:“就在古邵云杀到山寨深处时,却发现——”

孩子们屏气凝神,静待后续。

青阳茶馆,说书先生醒木再拍:“只见古邵云单枪匹马,直闯敌营!所向披靡!”

茶客们齐声喝彩,掌声雷动。

此时,李水生和柱子跑回了营地,面色惨白:“快跑!都快跑啊!”

——茶馆那说书先生立起身来,剑指一挥道:“古邵云挥出剑来!”

陆灼带兵冲入营地,马蹄声如雷:“奉刺史令,此处流民窝藏要犯,统统抓回去!”

——说书先生喝道,其声似洪钟:“他剑指黑山大王:'今日定要还百姓一个公道!'”

流民营地、满堂茶客的哭喊声与欢呼声,同时响起,直达青天。

二丫眼中烛光闪烁,与营地里的火光交融在一起。

熠熠生辉。